潮阳区女子英歌队介绍
潮阳英歌舞起源于明代,融合了傩文化、武术、戏曲等元素,是潮汕地区春节、元宵等节庆的重要民俗活动。潮阳女子英歌是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,属于潮汕英歌舞的分支,传统英歌舞以男性为主,展现阳刚威武之气,而女子英歌则是近代逐渐兴起的创新形式,随着社会观念变化和女性地位的提升,解放初潮阳部分地区开始组建女子英歌队,一般以青少年为主,她们打破传统性别界限,以传统基本步法和动作,糅合舞蹈、戏剧的一些舞步造型,将柔美与刚劲结合,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,赋予这一古老艺术新的生命力,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:
1、西门女子英歌队。是潮阳一支独具特色的女子英歌队,成立于1952年,后一度中断,2011年重建。其五下槌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,在传承“老五下套”打法的同时,现创新了十下套对打“百凤齐舞”、单打“回环太极”等套路,具备女子英歌灵动轻盈、轻快活泼的动作特点。主要阵型有“双金钱”、“四纵队”和“梅花阵”,队形变化灵活大方,柔中带刚,体现女子英歌巾帼之风的集体气概。西门女子英歌队多次受邀到全国各地参加各种主题英歌展演活动,接受过中央电视台、新华社、凤凰卫视以及各省级卫视、报刊等重量级媒体采访,也曾受北京八一制片厂邀请,参与拍摄电影《大峰祖师》。该队队员在网络上广受网民追捧。
2、贵屿华美女子英歌队:是英歌历史上首支代表潮阳出现在汕头文艺巡游队伍中的女英歌队,一亮相即轰动一时。1957年,华美村英歌教练陈汉隆(小北山武工队员),尝试对传统英歌进行改革创新,他打破英歌只有男队员的现状,在村里挑选了12名女青年开始训练,表演时女队员不画脸谱,身着戏剧刀马旦行装束,妆容接近现代古风,一人手执双旗站队前舞动指挥,队伍配合鼓点,哨子声进行英歌表演,整体端庄大方、刚柔相济、英姿飒爽。这一年春节,女英歌队员首次出现在节日的潮阳英歌游行队伍中,轰动了四乡六里。1958年,由四男四女组成的潮阳华美英歌队,参加汕头专区群众业余文艺会演,荣获第一名,这是华美女子英歌队创立的前奏。1962年,陈汉隆编导出一套适合女子的新舞蹈套路,动作既保持男英歌刚劲有力风格,又体现女姓优美灵活的特点,敲鼓木槌也改革为长度更轻便的1.2尺,并一口气训练了乡里几十名女青年,后来挑选了12名女队员组队参加当年的县群英会,在人才济济的潮阳群英会上深得好评,也标志着华美女子英歌队正式成立。九十年代广东省舞协专程拍摄华美女英歌录像,作为民间艺术资料收集珍藏。广东电视台曾二次派员为华美女英歌录像,并在岭南电视台文艺节目中播出,声名雀起;现在华美女子英歌队表演时为18对36人,多次参加包括国家级非遗项目贵屿双忠信俗(贵屿街路棚)巡遊等多类有影响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。
3、金浦女子英歌队成立于2023年10月,队员来自金浦街道南门、三堡、寨外、梅东、梅西五社区,平均年龄20岁,青春亮丽,朝气活泼,被网友称为欢乐的女子英歌队。金浦女子英歌队队长、教练皆街道潮义义工队、潮普义工队创立者或骨干,女队员多为学子,利用业余时间训练,并以金浦派系七下槌为基础套路,创新出刚柔并济的女子槌法和阵型。
4、2024年贵屿镇龙港社区重新组建的“龙港女子英歌队”,依托龙港中学为平台,以在校学生为主体队员,是一群平均年龄15岁左右的女孩子,全体队员以“花木兰”为人物设定,从服装、造型上突破,不再采用女英歌舞传统的戏曲服装“女改良甲”,而是重新设计了突出“花木兰”人物形象的古装战甲,融入了“潮州大锣鼓”的鼓点及旋律,针对每套不同的动作设计不同的鼓点,让锣鼓的节奏配合动作套路,轻重缓急、旋律多变,、阵型变化丰富又大方,多姿多彩,运用了“双龙出水”、“四纵阵型”、“六纵阵型”、“梅花阵”、“蝴蝶阵”、“三角阵”、“百鸟朝凤”、“大团结”等队形变化,分合并散、有序而行,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;在继承保留传统女英歌舞的“基本步伐”、“横槌花”、“背槌花”等基础动作的情况下,重新编创了“七星槌”、“十八槌”、“凤凰槌”、“木兰槌”、“三拜槌”等新颖风格的动作套路。通过整体的创新升华,形成了龙港女子英歌“亦武亦舞,武舞相融,亦刚亦柔,刚柔并济”的新颖独特的表演风格。
5、潮阳区棉北后溪女子英歌队。后溪女子英歌队成立于2024年6月,融舞蹈、武术、戏剧于一体,专注于传承发展创新。队形有打中街,四海欢腾,双圈分逆,天地人“三拜谢”,七星单打,满天星阵,众星拱月,灵活变动,淋漓尽致。槌法繁多,姿势优美流畅,英姿飒爽,巾帼不让须眉,引人入胜。
6、桃园女子英歌队。女子英歌队始建于1953年,槌法部分从咏春短拳中吸收技法,马步主要是二钳步。锣鼓掌控节奏,领队吹哨为号,“秦琼背锏”、“落马跳磕”等表演动作惟妙惟肖,腾、挪、跳、转间,变化出瑞龙展须、六合乾坤、三拜谢等队形,气势排山倒海,阵容磅礴壮观,予观者以力与美的艺术震撼力。
女子英歌颠覆了“英歌属于男性”的刻板印象,展现了女性在传统文化中的参与和创新能力,成为性别平等的文化符号,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(潮阳英歌)的组成部分,女子英歌吸引年轻一代关注,推动传统艺术与时俱进。女子英歌队频繁亮相民俗节庆、文化展演甚至国际舞台,成为潮阳文化名片。